Feeds:
文章
留言

Archive for 2009 年 12 月 19 日

漫步大吉嶺 戀戀紅茶香
 不到兩天的時間,就慢慢的走完了大吉嶺周邊,包括博物館、羅伊德植物園、喜瑪拉雅登山學會與動物園、以及快樂谷茶莊等地方,但大吉嶺的景點不就是那俯拾即是的峰巒疊翠、茶園雲海以及錯落在山谷間的村莊景致嗎? 

這家在市場街道上的茶葉店,物美價廉~

 快樂谷茶園一片片呈現梯型、沿著山波分布,一片遼闊,穿梭在高高低低的山坡間的色彩是背著竹簍正在採摘茶葉的婦女們,我從街道走下山谷又是一陣氣喘吁吁,這兒的製茶場沒有台灣的大,但卻可以欣賞到當地手工製茶的方式,一走進茶廠,烘培過濃烈的茶香味就撲鼻而來,要讓人知道這世界三大紅茶的美譽不是浪得虛名,雖然不懂品茶,但這剛泡好的茶,茶香四溢、口口回甘,的確相當迷人。朝拉薩廣場周邊有一些大型的茶葉連鎖店,不過價位都比較高,經民宿主人指引,在市場附近找到了一家品質不錯又便宜的茶葉店,茶葉都是從茶園直接送達,所以新鮮、價格合理,當地人與一些餐廳都會在這間店買茶葉,重點是這紅茶真的很香很好喝。 

 

喜瑪拉雅登山學會與動物園,要從同一個入口購票進入,登山學會目前是一座博物館,陳列著當時征服聖母峰時的一些裝備與文件資料。動物園不大,唯一較吸引人的應該是雪豹吧!

Tiger Hill的日出 大吉嶺的夜空
我的思想隨著這些閃耀的綠葉而躍動;我的心靈因了這陽光的撫觸而歌唱;
我的生命因為伴著萬物一同浮泛在空間的蔚藍、時間的墨跡而感到歡快。"~泰戈爾
"我的思想隨著這些閃耀的綠葉而躍動;我的心靈因了這陽光的撫觸而歌唱;
 十月,日夜溫差明顯,清晨與夜晚已可感受到冬天的寒冷,但其他時間,氣溫微涼舒適,不熱不冷,是相當迷人又適合散步的好天氣。來到大吉嶺幾天,天空始終瀰漫著厚厚的雲層,但很幸運,從錫金回來後,天空突然一掃陰霾,這晴朗乾淨的天空總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,而且才短短維持了兩天。干城章嘉峰山頂已是一片白藹藹的積雪,以一種相當舒緩的姿態靜臥在這天地之間,山的稜線在藍色的天空中顯得格外分明,在台北市抬頭能看到大屯山群,就是一種幸福,而這裡的人們阿!隨便抬頭眺望,就是世界第三高峰,還真是大氣,面對這壯闊的景色,人的心似乎都寬廣了,也許這是這兒的人總是友善寬厚的原因。
夜晚,抬頭仰望那數不盡星星的夜空,一時間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銀河,如果我能與你分享當下的感動,我希望能拍下那似咫尺之遠的一彎新月與星夜,這高山裡的月亮阿!即使是新月仍皎潔的看得見月亮完整、圓圓的輪廓 ;這高山裡的星星阿!多到就快要布滿了整個夜空,近到一伸手就能觸摸到似的不真實。倚在窗邊,關上了燈,但仍捨不得睡,只為多看這星夜一眼,如果我能與你分享這當下的感動。

 為了前往老虎嶺看日出,凌晨三點起床,摸黑出門,電視塔附近已見殷切等待遊客的吉普車司機們,因為隻身一人,很幸運遇到一輛尚未坐滿的吉普車,可以多加我一個人。接近破曉,山頂已擠滿了人潮,這近一百八十度的景色兩側,一側是等待太陽浮現的雲海,一側是等待陽光照耀的群峰,最巨大動人的就是那山頂積雪世界第三高峰—干城章嘉峰,而且很幸運的,這天竟然還看到了聖母峰。

 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,眾人歡呼,如果我能與你分享當下的感動,我會跟你說,那遠方的蒼穹從湛藍、漸層的藍、暈染著乳白色即將浮現的天光,到渲染著如波斯菊般金黃色的淡彩,直至耀眼的陽光升起、照耀著干城章嘉峰反射出山頂積雪的銀色光芒,每分每秒的景色變化都讓人驚艷,照片也不足以訴說那美與感動。如果我能與你分享當下的感動,我會跟你說,在這群山之間,人顯得多渺小阿! 日光溫暖的灑落山谷中的村落,映照著一片綠意與樸實,又一次讓人捨不得移動腳步,只為多看這壯闊的景致一眼,是壯闊,但又蘊含多了一份堅毅與溫柔。

我仰望群山的蒼老,他們不說一句話;陽光渺出我的渺,小草在我的腳下.
我一人停在路隅,傾聽空谷的松籟;青天裡有白雲盤踞,轉眼間忽又不在. 

高山蒸汽小火車初體驗

 

窄軌的小火車像復古的大玩具般,穿梭在市區街道間,與民房比鄰,與汽車爭道,是有趣的城市景觀...

 大吉嶺最有名的除了紅茶,就是這世界最古老、被列為世界遺產的高山蒸氣小火車,在青藏鐵路開通前,它應該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鐵路火車,窄軌、體型較小的蒸氣小火車像活古董一樣,依然照著百年前的機制與模樣運作著,鐵軌沿著山坡成Z字型興建,在群山中綿延百里,可想像當年建築工程之浩大,也成為代代子孫引以為傲的成就,即使科技與時代的進步也無礙於他們對於傳統的尊敬與維持,因為堅持也造就了這世界遺產的觀光價值,小火車目前仍有行駛,在大吉嶺一天有行駛兩班車,專門提供觀光客體驗之旅,上午一班下午一班,只行駛一站,從大吉嶺車站到下一個村落Ghum,不過途間會停留在一個紀念碑景點,十幾分鐘,240Rs來回,大約一個半小時。這火車氣笛一鳴,可是響亮滿山谷,像是啟航的鐘聲,鐵軌鋪設在村鎮的街道上,不時可見火車與汽車爭道的景象,也算是此地獨有的奇景了,沿路大吉嶺山谷的風景,不在話下,車廂內佈置著絲絨材質的設計,以時速應該不到四十公里的速度前進著,裡面的人往外看,看風景、看當地人的生活,像博物館裡一格一格的展示箱;外面的人往裡瞧,瞧這一車一車觀光客來自世界各地,花這麼多錢做老火車,活像巡迴展示的馬戲團。待續….
更多相片http://picasaweb.google.com.tw/yj.rung/DarjeelingSikkm?feat=directlink 

在火車鐵軌旁,丟著火車廢棄的煤渣,老人用手撿拾著還可以用的煤炭,一小塊一小塊的放進麻布袋,令人...很心疼...

Read Full Post »

從Panitanki到Siliguri,從Siliguri到大吉嶺

走在這邊境城市的街道上,詢問著店家到大吉嶺的交通資訊,跳上開往Siliguri的公車,一路上四周注視的眼神與陌生的環境,讓人神經緊繃著,小心翼翼的安撫著心中的恐懼,表現的一派冷酷鎮定,不笑看起來就蠻酷的臉算是發揮了有助於偽裝的功用。也許習慣了印度的交通,坐著,已不再去問何時抵達,終於到了Siliguri,心情也有些稍稍放鬆,Siliguri是上大吉嶺必經的城市,熱鬧繁榮,也許是邊境大城,在這兒也能夠感受到一些多元的文化氛圍,但髒亂與空氣污染是一定有的,街道上也有許多旅館、小吃店,在好心的路人幫助下,找到了搭車的地方,不過已經沒有上大吉嶺的車了,因為“安全考量“,只能等到隔天清晨,不過到了這兒,心情倒平靜了些,也許習慣了印度,也許確定了下一個目的地,急什麼呢?就慢慢來吧!Everything would be just fine~

清晨,前往大吉嶺的吉普車一輛輛的排在路口,招攬著乘客,售票亭上往大吉嶺的價格給塗掉了,記得昨日好心的路人說大概70 Rs,這售票員一開口就說要100 Rs,我果然是真真切切回到印度了,不過我可在印度磨出一身“另類溝通的好本領“,最後他雖然賣給我70Rs,但因為沒準時開車,被我要求退票,因為我準備跳上另一台準備開車的吉普(是要送報紙上山,順便載客的),不但殺到了50Rs,還很幸運的讓我爬上吉普車頂,在山區享受一小段“狂野“的旅程,因為這是違法的,被警察看到可是要被開單的,所以只能在離開Siliguri到達大吉嶺前的這段路上瘋狂一下。一路上山,終於可以了解所謂的“安全考量“,也了解為什麼只有吉普車可以上的來,這山路崎嶇陡峭,在沒有日光、沒有四輪傳動的情況下上山的確很危險,這危險伴隨著是沿途遼闊壯觀、美的令人說不出話的群山、日光與雲海,坐在這車頂,視野整個開闊了,要不是車子搖晃著,會有一種騰空、這群山就在自己腳下的感覺,張開手、迎著風就可以想像自己是「The “Queen” of the world」,車子越過一座又一座的山頭,感受帶著涼意的微風與日光,氣溫隨著山路的延伸不斷的下降,山間的景色也轉換為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的茶園,陽光下閃耀的綠意像仙境,沒想到自己真的來到了傳說中的大吉嶺,心情既平靜卻又興奮,除了不時響起的喇叭聲,這裡會讓人忘了身在印度。

大吉嶺初體驗

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後,開始看到車潮、鐵軌與小鄉鎮,像是從仙境又進入另一個國度,車子開進了大吉嶺市區,街道兩旁是商店、市集,相當熱鬧,許多吉普車在狹窄的街道上穿梭,喇叭聲此起彼落,真是破壞了這山頭應有的寧靜。下了車,很快的感受到這山城新鮮的空氣與多元的文化,人們十分友善,來說說書裡的大吉嶺,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氣候讓大吉嶺名列世界三大紅茶產區之一,這兒的地理位置與歷史,它座落於喜馬拉雅山麓,印度東北部,與尼泊爾、錫金相鄰,歷史上曾經歷過錫金、英國、尼泊爾短暫的統治時間,讓大吉嶺就像是融合了多元種族與文化的山中城邦,遺世獨立、與眾不同; 這兒的人有佔多數的尼泊爾人、錫金人、西藏人、不丹人,走在街道上,可以看到不同的臉孔,如果不是穿著,我也很像當地人呢!這兒的語言則有印度語、尼泊爾語、藏語,所以想想這兒的孩子是既幸運又辛苦了,得學這麼多語言。而重點是,這兒所有的樓房、街道,都像是那滿山的茶園,沿山而建,每天都像是在做體能訓練…

話說原本要找青年旅館,穿梭在巷弄之間,循著警察與路人的指引一路向上爬,說是爬其實不誇張,因為這路有陡到45度的,背著大背包的我是上氣不接下氣,差點沒連人帶包給滾下了山去,所幸路上遇到好心喇嘛Palden,領著我找到了這座落在電視塔上方山坡上的青年旅館,只不過正在整修中不對外開放(後來才知道這青年旅館已經整修了快兩年了吧!),在Palden幫忙下,找到了在青年旅館旁一間便宜的民宿Triveni Guest House,主人Sunjay也很好心的讓我一個人住雙人房含衛浴,只算我150 Rs,大吉嶺算是觀光區,吸引很多歐美遊客,所以旅館都不便宜,能找到這間旅館,真的是Palden有保佑,雖然衛浴沒有蓮蓬頭,得用水桶,可是房間簡單樸素,窗外便可俯瞰市區山谷,主人是尼泊爾家族,友善熱情,對於背包客來說,真是夫復何求阿!

山頂的喇嘛廟
Palden的喇嘛廟就在山頂上,地圖上找不到的一方土地,寺廟就佇立在雲霧之間,莊嚴肅穆,有五位喇嘛在此居住修行。雖然語言不是完全可以溝通,但那似乎不重要,一壺熱茶、一盤餅乾,Palden親切和藹的款待著我這流浪客,眼神裡有一種寬容與友善,說話時像有著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,讓人感到很平靜、很溫暖,在這寧靜的山上。

山嵐之間的樂土–Gorkhaland

大吉嶺市區是熱鬧繁榮的,雖然還是有些髒亂,但至少這裡有著印度其他城市沒有的東西“垃圾桶“,且環境、治安、衛生都好的多,山下有市場與火車站、山上有著名的朝拉薩廣場,而市區間蜿蜒的街道兩旁則林立著許多旅館、餐廳、咖啡館、小吃店、郵局、銀行、電影院與百貨公司,有很貴的餐廳,也有很傳統的小吃店,低頭有百貨公司,抬頭就是群山環繞的世界奇景與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山,而且亂中有序、治安良好,連人們都熱情友善,漫步在其間,放下了旅程中的緊繃,只有輕鬆愜意,這城市實在迷人,兼容並蓄著現代與傳統、多元的種族與宗教,迷人之處也許在於它太不像印度了,大吉嶺獨特的文化也讓他們積極尋求城市的自治,因為大吉嶺是他們眼中的Gorkhaland。

在大吉嶺待了幾天後,才瞭解了Gorkhaland真正所代表的意義,和許多當地人聊天,才發現這和諧背後外人看不見的裂痕,簡而言之,該算是一種“族群分裂“吧。常聽到尼泊爾人抱怨,印度人總對他們報以輕蔑的態度,也許因為兩國的歷史背景; 我想這態度如果可以比喻,倒有點像是雇主看待外勞,連在大吉嶺土生土長的尼泊爾裔的印度人,也多不被印度認同為印度人Indian,只因為他們的膚色、容貌與文化。而西藏人則自成一格,有西藏難民自助中心、學校、社區。實際上,不管原生的民族文化,在大吉嶺的確可以感受到民族的融合,以及多元文化為這城市所注入的蓬勃的生命力,而Gorkhaland的意義就是代表了大吉嶺是一塊融合了尼泊爾、印度、西藏等多元種族文化,卻和諧、自治與欣欣向榮的樂土。而這片樂土上的人們希望被平等的對待、尊重與認同,希望取之於大吉嶺的稅收,也能夠用之於大吉嶺的建設與就業機會的創造,所以他們積極的運作爭取保護與管理這塊樂土的權利,也就是城市的自治,規劃了Gorkhaland的圖騰、巡邏隊、都市與社區管理組織,市區四處都可見“We want Gorkhaland“的旗幟,以一種和平的方式,安靜卻堅定的宣告著人民之所欲與這城市存在的意義。站在第三者的角度,我想我應該會支持的說GO GO Gorkhaland, GO GO Fighting~。待續…
更多相片http://picasaweb.google.com.tw/yj.rung/DarjeelingSikkm?feat=directlink

Read Full Post »